5月31日,“三胎政策”引發熱議。
很少人留意到,發布三胎政策的會議主題是應對老齡化。中央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調整生育政策等問題作出重磅部署?!斑M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睍h指出“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發展老齡產業,推動各領域各行業適老化轉型升級?!?/p>
三胎政策旨在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最近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根據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7-14%為輕度老齡化,14-20%為中度老齡化,21-40%為重度老齡化,這意味著,中國已經處于中度老齡化的邊緣。
老齡化將會進一步加速。有機構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會超過3億人,占比超過20%。國家正在積極出臺政策應對老齡化挑戰,“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數量如此龐大的老齡化人口,蘊藏著一個巨大的養老服務消費市場。2020年,隨著60后成為“老齡化”人群,我國人口結構迎來轉折點,康養產業迎來從小爆發到大爆發的分水嶺。
“銀發經濟”、“銀色產業”不是新鮮概念,此前《財經》雜志曾撰文指出,當前約84%的養老需求未得到滿足,2020年康養產業市場規模預計達7.7萬億元。有數據顯示,隨著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老齡化發展速度加快、老年人消費能力上升,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預計2022年養老市場規?;驅⑼黄?0萬億。隨著科技與各行各業的加速結合,龐大的康養產業正呈現出與科技加速結合的趨勢。
政策層面,國家正在全面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包括養老服務與科技的結合。
2019年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就專門要求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撐力度,加強老年輔助技術研發和應用。而據養老垂直媒體“養老那些事兒”報道,呼之欲出的“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戰略將包含“增加養老產業科技產品”等內容。
產業層面,預計將達3億的老齡化人口正在得到資本與科技的關照,單單是互聯網行業,就出現了工具、社群、電商、教育、旅游、健康、醫療、短視頻等等面向老年人的“銀色創業”項目?;ヂ摼W本身已進入存量時代,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老齡化人口成為“富礦”。
康養+科技不僅限于互聯網,健康檢測監測、智能養老監護、慢性病智能綜合管理、遠程智慧醫養結合……等康養+科技應用正加速落地。跌倒探測、急救拉繩、生命體征監護等可穿戴設備被廣泛應用,直接提升老年人看護的精細化與周密性,減輕了照護者的負擔。
2020年疫情爆發后,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掃碼出行”等應用,在有關部門要求下,一眾科技企業紛紛推出各種助老應用與服務,進一步加速了康養與科技的結合。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鼓勵加快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推動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做優做強,推進智慧健康養老試點示范工作。
科技+養老成為大勢所趨,這既是康養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科技產業的增量。繼“銀色互聯網”后,下一個爆發的養老+科技會是什么?隨著AI、激光雷達、新能源等技術的成熟,機器人正在加速走向商用,更智能的機器人成本卻在降低,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正在引入機器人為老人服務。機器人+康養,或許是養老+科技的下一個熱點。
現在酒店、餐廳、醫院、商場、機場等場所均能看到機器人,它們乘坐電梯給住客送把梳子,在大堂替代客服回答顧客問題……人們已經習慣機器人在身邊服務。
相對于年輕人來說,老年人更需要機器人服務。不論是居家、機構還是社區養老模式,老人生活質量要有保障都離不開照料與護理,說白了就是要被服務?,F在老年人普遍由人工陪護,然而人有情緒、容易犯錯,老年人獲得的服務很難有“體驗”可言,護工虐待老人的新聞也屢見報端。就算服務者很有耐心,但老人在很多時候可能也會覺得沒尊嚴、沒隱私、不適應。機器人讓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最需要看護的老人就是失能老人,即無法或難以自如行動的老人,全國老齡辦公布過一組數據:我國有4200萬+(半)失能老人。護工幫助老人下床、散步、穿衣與如廁等,會讓老人覺得沒有尊嚴和隱私。很多老人不愿意和年輕人住一起,就是怕添麻煩。
機器人則可讓老人得到護理的同時,更有尊嚴與隱私,真正方便自如,甚至實現生活自理,這里面存在大量的創新機會。
互聯網行業一直有用戶體驗一說,我們是否去思考過老人們的體驗呢?老人有很強的付費能力,他們越來越重視服務質量,養老服務也將從“功能性”轉向“體驗式”,養老機構會真正圍繞老人去設計產品與服務,讓老人在心里與生理上獲得生活質量的保障。
再專業的人工護理都會有自己的情緒,都會有疲勞、犯錯、沒耐心的時候,比如護工忘記送藥延誤老人身體康復,送餐不準時影響老人身體健康,給老年人臉色讓老人精神緊張……這些情況會直接影響老人年的生活體驗。
機器人則不存在護工的問題,不會疲勞、不會犯錯,最有耐心,沒有情緒,因此可以給老人更好的體驗?,F在一些場景下機器人技術已經很成熟,比如酒店可以用機器人送餐送物到房,這樣的機器人也可以用到養老機構給老人送餐送藥送物。
如今養老服務正在走向精細化,機構、社區等養老服務提供者,都在圍繞老人不同需求去做精細化的服務,助安、助醫、助餐、助辦、助浴、助樂等等康養場景都在跟科技緊密結合,里面的人工服務將會越來越多的被機器人等AI科技協助或者替代,給老人更好的服務體驗。
老人對子女的期待不只是“老有所養”,如果子女只是拿錢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是遠遠不夠的,老人都很孤單,特別是失去配偶的老人,他們需要陪伴與看護。然而,子女有子女的事情,不可能一直陪伴老人。在養老機構,護工更多是照料生活,很少會關注老人精神需求,不是7*24小時看護,不一定能及時發現突發問題。
集成智能看護、語音聊天、視頻娛樂與遠程診療等功能的陪伴機器人,比子女陪伴更多,比貓狗更能互動,還可實時精準監測老人健康狀態,及時發現與干預突發情況。雖然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子女的探望與陪伴,但在子女做不到的情況下,機器人不失為一種可選方案。
機器人可以解決當前養老服務的諸多痛點,給到老人更加細心、精準、貼心的服務,讓老人生活更有尊嚴,得到身體與精神的全面照料,讓養老服務真正有體驗可言。
隨著老齡化加速,需要養老服務的人群正不斷增加。以獨生子女為主的80后、90后,下有多名子女,上有四個老人,養老壓力將會前所未有的大。居家養老給子女帶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當老人出現失能失智后,甚至可能直接壓垮一個家庭。機構養老則可以解決對應痛點,而對于養老機構來說,大量應用機器人取代或輔助人工護理,可以減少人力成本支出,助力養老機構加速數字化轉型,實現體驗式服務、精細化運營與標準化管理,同時給老人更好的養老服務體驗,增加機構養老滲透率,將蛋糕做大。
機器人將成為科技+養老的下一個熱點,機器人技術將改變養老產業的競爭格局。
養老市場發達的地區已不再追求“老有所養”,而是形成了“快樂養老”理念,全面關注老人生理與精神的需求,在他們生活質量得到保障的同時,給他們提供興趣社交、思想交流、身體鍛煉等服務,更好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老有所樂。應用科技提升老人生活體驗、提高機構經營水平,已成為共識,機器人在其養老體系中的分量正在變高。
在荷蘭的德維勒瓦爾養老院,老人們已經習慣了跟 一款名為悟空的機器人聊天,特別是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人們更喜歡與悟空“玩?!?,據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介紹:“和人聊天對他們太復雜了。機器人沒有很多表情和手勢,這樣的聊天對他們來說更容易?!背肆奶炫惆橥?,悟空還可以帶著老人們一起做運動,協助護工組織老人集體運動和互動溝通,提升服務質量。
目前,歐盟也在積極研發老年人全職護理機器人,探索通過穿戴式檢測裝置進行簡單醫護操作,如測量血壓和體溫;提供簡單的家庭勞動,如端水送飯、傳遞用品和開關電視等;參與老年人“偏愛”的互動游戲;通過視頻保持同醫護人員與救援機構的互動等。美國一家公司研發了一款名叫“史蒂夫”的輔助機器人,老人喚醒它只需要喊一下它的名字,它會根據老人的語言、手勢、表情來做出相應的回應。
全世界老人的痛點是相似的,各地養老產業對機器人的應用思路大同小異:用機器人取代或者協助護工更好地陪伴與照料老人,讓老人生活更有尊嚴與質量,讓養老機構服務更有體驗與效率,這正是機器人在養老產業的核心應用潛力。
在酒店等場景面向年輕人的服務機器人是錦上添花,在養老場景,機器人的應用則是雪中送炭,不論是老人需求痛點還是機構經營難題都可借助機器人破局。為了升服務質量與降低經營成本,養老機構和社區有很強意愿購買價格合適的機器人,隨著機器人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未來或許還會出現面向居家養老場景的機器人,子女可以買一個機器人來幫忙照料老人。
隨著AI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智能服務機器人正在爆發式增長,《2020全球機器人統計報告》顯示,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增長32%,在2019年達到112億美元。優必選科技創始人周劍提出,過去十年是服務機器人的10年儲備期,未來10年則是黃金發展期,越來越多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將在垂直領域落地應用,“未來10年,也許會有一家萬億級的服務機器人公司出現?!?/p>
在酒店等場景的大面積應用讓服務機器人技術更加成熟,同時成本也在不斷降低,產業鏈生態變得更加完善?;跈C器視覺技術、自然語言交互技術、物聯網技術和5G技術,以及成熟的互聯網服務體系,智能養老機器人能力會更強,成本更更低。在世界數字化進程加速、各國力推養老+科技結合的趨勢下,智能養老機器人或許會成為下一個“爆款”機器人品類。
“養老機器人”概念正在得到社會關注。2021年兩會代表們重點關注老人面臨的數字鴻溝,科技企業界代表們紛紛建言獻策,廣東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魏明表示,發展養老機器人產業既能有效破解養老資源緊缺問題,還能促進智慧養老產業蓬勃發展。包括優必選在內的頭部機器人玩家正在研發面向養老場景的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此前其對外透露其正在研發康養機器人及智慧康養解決方案,通過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建設軟硬一體化的智慧康養平臺。
現在AI、機器人和養老等領域都有相關國家政策支持,隨著AI、機器人、5G等技術的日益成熟,服務機器人已迎來黃金十年發展期,養老成為最有潛力的垂直應用領域之一,“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或許會成為下一個機器人爆款品類。
或許不會用多久,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克》中的場景就會變為現實。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智能機器人與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弗蘭克間的故事,弗蘭克曾是一名珠寶大盜,兒子給他買了一個機器人,希望可以改善他的老年癡呆癥病情,這個小機器人給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耐心地聽他講自己的故事,接受他的抱怨,甚至和他一起外出踩點、偷盜。小機器人做到了任何人都做不到的照料和陪伴,比任何人都細心、耐心與貼心。
未來,或許每個老人都會擁有自己的智能機器人助理??萍荚旄H祟?,電、汽車、家電、互聯網、無線通訊、機器人……科技發展的結果是普惠,即讓每個人都受益。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成熟,當下社會面臨的養老問題有望迎刃而解,人們將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請進入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閱讀更精彩!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行業資訊”板塊所刊登文章,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絡轉載;
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
如果您對稿件和圖片等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聯系電話:18011840036;郵箱:499708785@qq.com
第31屆廣州國際食品加工包裝機械
及配套設備展覽會
The 31st China(Guangzhou)lnternational Food Processing Packag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2
2022.9.16-18
廣州·廣交會展館
THE GLOBAL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FOOD INDUSTRY
干燥設備、灌裝殺菌設備、儲運設備、濃縮設備、發酵設備、分選分離設備、熱交換設備、保鮮冷藏設備、果蔬生 產設備、飲料加工設備、餅干加工設備、乳品設備、糖果及巧克力設備、肉類加工設備、豆制品設備、均質機、休 閑食品設備及其它加工設備等
制袋機、包裝機械、灌裝機械、吹瓶機、立式包裝機、枕式包裝機、封口機械、裹包機械、噴碼機械、貼標機械、 包裝制品、封蓋設備、食品包裝材料等
飲料混合、灌裝封口、水處理設備、果汁飲料機械、礦泉水生產線、酒水飲料飲料灌裝機等
金屬包裝、塑料包裝、軟包裝、紙品包裝、木制品包裝、包裝制罐等
自動化系統、機器人、碼垛機、電磁閥、軸承、工業皮帶、鏈條、泵、閥門、傳感器、衛生級不銹鋼管、橡膠密封 制品、臭氧發生器、稱重設備、工業清洗、檢測設備、工業凈化設備、過濾分離等
條形碼印刷機械、凹版、凸版、輪轉、柔版、網印、轉印、燙金、噴墨打碼、標簽、復合、涂布機械等